蛋白质的分选与转运

<aside> 🎯 核糖体的两种状态:

  1. 游离核糖体:与细胞骨架结合
  2. 附着核糖体:初始阶段自由,后随肽链合成,被转移至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去向不同—>转运途径不同

转运信号/蛋白质的定位信号——位于N端(基因编码的序列)—————核糖体类型不同→信号序列不同→运输机制不同

</aside>

蛋白质的两种转运方式

细胞质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与去向

Untitled

<aside> 🍅 翻译后转运————游离核糖体

</aside>

<aside> 🍅 共翻译转运————附着核糖体

</aside>

线粒体蛋白的转运

线粒体蛋白质转运器

<aside> 🍅 线粒体靶向序列(前导肽、转运肽)的一般特性

<aside> 🍅 线粒体 靶向序列 引导寻靶时具有的6个特点

</aside>

<aside> 🍅 线粒体基质蛋白的转运————翻译后转运

<aside> ⭕ 线粒体膜间隙蛋白的转运————两种转运路径【翻译后转运】

线粒体前体蛋白有两个靶向序列:基质靶向序列+膜间隙靶向序列

<aside> ⭕ 线粒体内膜蛋白的转运

线粒体外膜和内膜蛋白的定位只需要-一个引导肽,引导外膜和内膜蛋白穿膜,至于这些蛋白质如何结合在相应的膜上,则是靠引导肽后面的--段疏水的停止转运序列(hydrophobic stop-transfer sequence) 阻止了蛋白质进- -步穿膜, 从而被结合在线粒体的膜上。如果疏水的停止转运序列同外膜转运酶( 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embrane, Tom)结合,则成为外膜蛋白,若是同内膜转运酶( translocase of the inter membrane, Tim)结合则是内膜蛋白

<aside> ⭕ 线粒体外膜蛋白的转运

外膜含有丰富的孔蛋白(细菌质膜中的B桶结构蛋白)

线粒体蛋白转运的实验证明

Untitled

转运中间体与导向序列的特异性研究

在线粒体蛋白转运中一个很重要的中间过程是基质导向序列穿过内外膜,如果能够观察到该中间体的存在则是对上述转运机制的最有力的证明。另外,线粒体导向序列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是否具特异性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穿膜中间体的存在,同时证明导向序列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

首先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一个嵌合蛋白:N端含有一个长为31个氨基酸的线粒体基质导向序列,其后接上一段间隔序列,长度为51个氨基酸,紧接着是187个氨基酸组成的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该酶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用无细胞系统合成的DHFR嵌合蛋白能够被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然后切除导向序列。

氨甲蝶呤(methotrexate)是DHFR抑制剂,它能够与嵌合的DHFR的活性位点牢牢地结合,使嵌合DHFR锁定在折叠状态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基质。但是N端的导向序列能够进入线粒体基质,并被水解,此时的DHFR仍然被结合在膜上形成稳定的转运中间体。

这-实验中,间隔序列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间隔序列较短,譬如说35个氨基酸,就得不到稳定的转运中间体。当除去氨甲蝶呤,嵌合DHFR就能完全进入线粒体基质。这一实验同时证明了转运肽没有特异性。

Untitled